网站首页 > 高考资讯 > 2016高考批次录取时间(高考提前批什么时候录取)

2016高考批次录取时间(高考提前批什么时候录取)

2024-04-08 13:48:11高考资讯阅读 0
  

⒈编者按:又是一年高考时。2021年6月,我在”头条“发表了《十年磨一剑 我悟出的高考志愿填报经验》,现在,一批新的学生和家长又要面临高考志愿填报,而他们可能完全没有或者已经很久没有面临过志愿填报,所以我决定将此篇文章再次发表出来,与2022届考生与家长分享。同时,这一年来我也一直在思考志愿填报的基本原则,我认为应遵循以下顺序:首先是兴趣优先,如果对某一方向有强烈兴趣,应该毫不犹豫的进行选择,特别是对家境条件较好的考生;其次是专业特长,所选专业一定与自己的擅长的相适应,不要天真地认为事在人为;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或者各科目都比较均衡,可以选择比较热门的专业。

  

⒉从2005年利用“互联网”首次零星搜集高考志愿填报数据,到2010年以后系统整理高考志愿录取数据,至今已10余载,期间既给朋友、同事的孩子做过参谋,更经历了2016年为犬子填报高考志愿的艰难抉择。10年的经历,得出了一些感悟和经验,而这些感悟与网上所谈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相同,所以决定将这些经验分享,希望对今年有高考考生的家庭即将开始的志愿填报有报帮助。

  

⒊一、志愿填报为什么那么难

  

⒋相比10余年前的“估分报志愿”和“阶梯录取”政策,目前绝大多数省份采取的“出分报志愿”和“平行志愿”似乎容易了很多,加之“互联网”的发展,可利用的手段和信息越来越多,根据自己的分数填报几所自己心仪的大学,似乎就是分分钟的事情,其实根本没有这么简单。

  

⒌一是对一个家庭来说,10年、20年甚至30年高考志愿填报也许只会经历一回,并不能要求他们对高考录取政策和高校的种类、层次都有详尽的了解。

  

⒍二是高考填报每年只有3天的时间,面对每省数万、数十万考生,你根本无法掌握对手的想法和意愿,因为除了本省高校外,一所高校在一个省的投放计划一般不会超过100人,许多只有20、30人甚至10余人、几个人,而同一分数段的考生数量要远远高于此,一旦出现“扎堆”则会面临很大的麻烦,而且这百、十个计划还会分成若干个专业,一旦“专业”被调剂而非自己所擅长,在就读后也许会非常痛苦。

  

⒎三是家长、孩子甚至亲朋好友的看法各不相同,意见往往相左,这会进一步增加志愿填报的难度,“吵成一团”、“通宵达旦”都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。

  

⒏志愿填报的艰难,就以犬子填报志愿举例来看一下吧。

  

⒐儿子在2016年参加高考,我记得出分是在一个周末,根据我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儿子的分数与排位,并考虑了其严重偏科的情况,我很快为其选定了两所211院校,也得到了家人的认可。第二天,我便心安理得地正常上班去了,可到办公室没多久就接到夫人的电话,说儿子想法有变,让我立即回家。作为当时的头等大事,向领导告假后立即返回家中,一见面儿子说“我就想上985”。我的天哪!省内5600多的排位,却执着地想上“985”,的确太头疼了,“985”大学一共30多所,按1所招生100人计算,也就3000多人,加上本省的两所招生计划较多,也顶多4000多位,5600位怎么轮得上。但儿子出了命题,也只好继续研究并形成了一个方案,既稳妥也算得上“985”,晚上出去散步还向朋友宣布了这个方案,同时为保险起见,在“志愿填报系统”进行了预填报(未确认)。到凌晨3点钟,我被夫人揪了起来,要求我必须清除“志愿填报系统”的数据,原来夫人晚上根本未睡,一直在网上查询相关评论,最终得出该方案确定的学校坚决不能报的结论,而且必须立即予以清除,似乎感觉如不清除就会被录取了。第3天,重新振作精神继续研究,儿子坚持要填报“川山吉”中的一所,但我一直担心万一被调剂到**专业就将被打入万劫不复之地而不敢松口,儿子流着眼泪铁了心也要填报,场面一度僵持,直到一业内人士指出**专业是该校的王牌专业,根本不存在被调剂的可能,我才最终同意了儿子的意见,志愿填报大战才算终结。实际从最终录取结果看,这所有的纠结都是多余的(专项计划已录取,后面再叙),但没有看到结果前,是无法知晓的。

  

⒑二、出分之前应做何种准备

  

从6月8日下午走出高考考场到6月24、25日出分填报志愿,中间有两周的时间,高考学子们当然需要彻底地放松一下,而家长们却应抓住这一时间做功课,为志愿填报做好充分的准备。

  

(一)对学校有充分的了解

  

除极个别情况外,高考填报学校与孩子的高考分数应该基本匹配,一般不应有太大的偏差。所以,家长应对孩子可能取得的分数的一定区间内的高校都要有所了解。通过高三一年的大大小小的模考,孩子的分数肯定会落在某个区间,而这个区间应该是可以掌握的;同时,每次考试都会出现波动,所以不能仅凭孩子的判断给出的分数盯住某一、两所院校,必须适当地扩大范围,在一定的正负区间对一定数量的学校做充分了解。

  

一是要了解学校层次,以保证与分数基本匹配。就如网上的顺口溜“清北华五人、两财一贸航开济、中坚九校两电一邮”等,在高考录取中这种排序往往比各种机构的高校排序更靠谱,当然也可以看看近年各高校在本省最低分,我曾经看到过全国10 年全部省份录取加权平均排序,这应该是反映了全国高考学子对高校的认可程度。

  

二是要了解学校的学科特点。中国在1952年对高校进行了大调整,由此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,近20年来各著名高校都向着综合大学的目标迈进并发生了较大变化,但是优势学科还是有差别的,如清华和北大有什么差别,相应地像复旦和上交、武大和华科等等此类都可以了解一下。大家对文理分科都很清楚,但对理、工的差异是否清楚,如果有必要可以上网搜一下。

  

(二)了解“平行志愿”的特点

  

近10年来,各省份高考录取基本都改为了“平行志愿”,那么平行志愿的特点是什么,需要注意什么问题,家长们在这十几天里应作全面了解。

  

(三)充分了解孩子的特长与弱项

  

对孩子的特长与弱项应有充分的了解,到高考时家长与孩子已经共同生活了十几年,应该对孩子的特点有了充分的了解,是偏文还是偏理,是逻辑思维能力强还是比较有文艺天分,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,这些都可以成为志愿填报考虑的因素,当然如果孩子各方面都比较均衡那另当别论。记得一位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邻居对他父亲说,你儿子数学好美术也好,可以填报建筑专业,他遵从了这一建议并最终成为一名院士,可见特长对专业的影响有多么重要。

  

另外,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,有的孩子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,有的给自己确立了人生规划,有的对某一方面有着强烈的兴趣,那么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选择,可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,或者尽量选择相近的专业为后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对一个人来说,如果一辈子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,那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。

  

从犬子的求学经历看,也能证明这一点。儿子高中选择的理科,但从高一下学期起就可以看出他对“数理化”越来越难以驾驭,因此在志愿填报时为其填报了外语专业,避开了在大学期间继续学习高深的数理化课程,也保证了其在大学期间可以保持较好的成绩而得以保研而继续深造,如果当时选择理工科专业,那么其学习势必会产生巨大困难,即使学习管理类专业,由于有较多数学类课程估计也很难取得比较好的成绩,既没法保研也考不上研(数学为必考),估计现在已经就业了。

  

三、“冲、稳、保”与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

  

经常在网上可以看到或者听人谈到,志愿填报应采取“冲、稳、保”的政策,即把六个填报院校中拿两个院校作为“冲”的院校,参照往年录取分数(位次)可以比孩子考取的分数高一些,也许可以得到“捡漏”的机会。但我对此看法不敢苟同。

  

一是在采取“平行志愿”后,各院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对比较稳定,出现“大起大落”的可能性大大减少,这样“捡漏”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(2019年招录中,有几个学校出现大跳水,2020年似乎又出现了这一状况,出现的原因本人未能分析出来,但这毕竟是个例,“天上的馅饼”不一定砸到谁的头上)。

  

二是即使擦边进入“冲”的院校,那么专业被调剂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,一旦落入一个不喜欢或不擅长的专业,那会非常的痛苦。

  

基于以上原因,我悟出了一个对策可以采取,即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,其理由如下:

  

有一个说法,“中国排第一的大学有两所,排第三的大学至少有三所”,这说明大学的等级差异没有那么大。“清北”是个例外,它已经成为衡量一所中学水平的标志,不仅老师关心、校领导关心,甚至地方政府都关心,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一个孩子达到“清北”录取线而想退而求其次,学校是不会答应的,我们也从网上看到很多这种例子,在此就不赘述了。

  

所以除了“清北”外,我认为不必对学校层次过于苛求,可以把报考学校的层次稍微降低一点点,也许就是这一点点可能对专业的保证率就会高出很多,这就像我们在开车时,把时速降上几公里,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许就相差一会儿,但路上的安全系数就高多了。

  

但是要深刻理解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中的“退一步”,对普通孩子(具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除外)只需“一步”即可,毕竟十年寒窗苦读不就是要上好的大学吗?

  

四、“冲”的策略

  

我们说“退”是为了保专业,但在有的情况下也还需要“冲”一下,但 “冲”一定也要慎重地考虑专业的问题,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策略:

  

一是认真地研究目标院校全部招录专业,如果认为这些专业都可以接受,那就可以“冲”,而这种学校应该是在本省招生人数不多或招生专业较少,不怕被调剂,千万不能把某著名培训老师说的“既有人医专业也有兽医专业”的学校当作“冲”的目标,否则后果也许就不美好了。

  

二是如果你所希望报考的专业恰好是这个学校最弱势的专业,这时就不用担心被调剂了,完全可以“冲”一下。还以犬子举例,2016年高考我们所在区域可以享受“国家贫困专项”政策,在填报“单设批次”时就采用了该策略。儿子需要填报偏文的专业,刚好发现某一工科实力较强的院校有一个外语专业招生计划,就果断地将此作为第一志愿填报,最后如愿以偿,以该校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被录取,既实现了上“985”的愿望,专业也非常适合;待到入校后发现宿舍4人(均为同专业)有2人都是被调剂的,可见该专业在该校属于弱势学科且很多学生是被调剂过来的。

  

五、我对“地域”的看法

  

在网上也经常可以看到到底是“地域重要”还是“学校重要”的讨论,我认为对于本科阶段来说,这个根本不需要讨论,“地域”必须服从于“学校”。

  

犬子报考志愿前,一专业人士也曾经强调“一定要报考北京的院校,北京的资源更多”,我问他如果是“北*(211)”和“大*(985)”选哪个,他立即说肯定选择“大*”,可见并没那么绝对。在高考分数公布前,儿子曾经对我说“如果我去不了北京上海,那就留在西安”,实际分数公布后,不论北京、上海还是西安,根本没有他可选择的学校,所以绝不能把“地域”当作首选目标。

  

对于本科阶段来说,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完成校内的学业,提升自己的专业实力(似乎“金融专业”除外);而实习对大多数学生都不是必需的或最重要的,因此“地域”就不是太重要了;另一方面,北京、上海即使拥有更多的科研机构,但本科生能够利用的毕竟有限吧。因此,大学本科在分数差不多的情况下还是应选择更好的大学,等到研究生报考时再多考虑一些“地域”的因素似乎更为明智。

  

六、录取批次的划分与“是否服从调剂”

  

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们说“一本”、“二本”、“三本”,感觉“一本”肯定比“二本”好,“二本”比“三本”好,实际上情况也差不多,早期的时候,“一本”基本上是重点大学(如“985“、”211“和一些虽未进入“211”但学科实力、学校底蕰深厚的学校),“三本”基本是民办院校,学费较高,但情况也不完全是这样的。

  

高考录取是分批次的,“一本”就是“第一批次录取的本科”,“二本”、“三本”以此类推,而“一本”之前还有“提前批次”,在有了“国家贫困专项”后,在“提前批”与“一本”之间又增设了“单设”批次。每个批次独立投档,在“平行志愿”模式下,每个批次只有一次投档机会,这就引出了专业“是否服从调剂”的问题。

  

在通常情况下,专业必须要“服从调剂“,例如一名考生高考分数为550分,而该省”一本“分数线450分,如果该考生投档至某高校,如果所报专业无法满足但又不“服从调剂”, 这时就会被退档而参加“二本”的录取(当然可能会有“征集志愿”的机会,那命运就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了),那学校的档次可能相差就不是“退一步”了,如果是我估计只能复读了。

  

但是特殊情况下“不服从调剂”也是可以使用的:

  

一种是“提前批”和“单设批”,反正后面还有“一本”兜底;而且“提前批”现在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,有的大学为进一步提升录取成绩或者打消学生报考顾虑,而将一些较为“冷门”的专业放入提前批录取,这时如果某学校的某个提前批专业你认为还值得报考,就可以在“提前批”报一下而选择“不服从调剂”。

  

另一种就是在“一本”边缘的考生,是否也可以使用一下,“一本”边缘的学校和“二本”的一些公立本科院校差别就不会太大了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学校在“一本”招生,部分专业有优势地域也有优势的学校在升入“一本”后分数线是连年提高,还有部分省份把本省某些院校纳入“一本”招生而在其他省份还是“二本”招生。这时是否在特定的条件下就可以不“服从专业调剂”,如果没有理想专业就参加“二本”的录取。

  

再有就是立志学医的考生是否也可以考虑,但限于篇幅原因在此就不展开论述了。

  

最后,让我们共同祝福2021年高考考生吧,祝愿他们都能取得满意的成绩,都能成功上岸-——进入理想的大学学习!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高考教育网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处理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wgywj.com/gkzx/90.html

猜你喜欢